查看原文
其他

混凝土预制板:“城市病的锅,我们不背”

Juanzong Books 卷宗书店
2024-09-07



| JUANZONG BOOKS 开卷笔记 |




日前揭晓的普利兹克奖被授予法国建筑师组合 Anne Lacaton 与 Jean-Philippe Vassal,他们以在社会住宅中大量运用廉价材料而著称。如波纹板等曾经代表着“简陋”的材料,再一次接受了行业内外的讨论。这其中最受争议的当属无处不在的混凝土预制板。


使用混凝土预制板建造的住宅,容纳着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我国对水泥的消费更是流传着“三年超美国百年”的传奇。纵观全球的建造规模和建筑产业的巨大能耗,似乎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混凝土预制板是各种城市问题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建筑垃圾、千城一面的罪魁祸首之一。


2011-2013中国水泥使用量换算成一个巨大水泥块俯瞰芝加哥 

图片来源:Rhett Allain


但是,同所有备受争议的新技术一样,于20世纪初问世的混凝土预制板代表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正反两面。它也曾作为一种高度具有革命性的建造技术,一度被推上时代的神坛。


智利建筑师、策展人 Pedro Ignacio Alonso 和 Hugo Palmarola 花费十余年时间,对于混凝土预制板的相关档案、文献和技术手册等历史资料进行了搜集,并将其研究成果汇集成展览 Flying Panels – How Concrete Panels Changed the World (飞行之板:混凝土板如何改变世界),于2019年10月在瑞典国家建筑与设计中心 (ArkDes) 开幕。展品中不乏20世纪以来关于混凝土预制板的各种模型、绘画、影像,甚至还有毕加索的大型混凝土板雕塑《草地上的早餐》(Breakfast in the Green)。


Flying Panels – How Concrete Panels Changed the World (飞行之板:混凝土板如何改变世界)展览现场 



如果说 Anne Lacaton 与 Jean-Philippe Vassal 的建筑实践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混凝土预制板的设计潜力,那么该展览与同名出版物《飞行之板》(Flying Panels) 则通过回溯混凝土预制板的历史,串联技术、社会、政治、艺术等各学科,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激荡澎湃的时代。




一处大型混凝土预制建筑的建造过程,1967–1968

 图片版权:ArkDes Collections 摄影:Sune Sundahl,



起飞



“板”的英文单词 panels,其拉丁词源为 pannellus,原指碎布生产。混凝土预制板的发明正如新的建造技术将现代建筑拆解为一个个碎片,建筑变成了独立的、标准化的、可批量制造的产品运往全世界。


混凝土预制板只是工业革命以来层出不穷的建造技术专利之一,但似乎只有混凝土预制板与“飞行”扯上了关系。



视频装置作品 Choreographies,第四届里斯本建筑三年展

Pedro Alonso 与 Hugo Palmarola,2016



1950年代末,标准化的混凝土建筑被各国作为解决住房危机的一种手段进行推广。苏联艺术家创作的大量“城市建设”政治宣传画的共同特点是,垂吊混凝土预制板的吊车被故意略去,只剩下纤细的绳索,和地面上犹如魔法师般将混凝土预制板抬升的工人。这些宣传画赋予混凝土预制板一种英雄主义的色彩,可参照我国建国初期将“烟囱”作为工业化的象征。其中最突出的当属亚历山大·迪内卡(Alexander Deineka)为196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苏联馆入口设计的巨幅壁画《建造和平》(Building Peace),背景中飞机从天空划过,两块巨大的混凝土预制板“飞”了起来。



亚历山大·迪内卡,《建造和平》草稿,苏联,1960



混凝土建筑甚至被描绘为飞向太空的火箭,呼应斯大林时期盛行的俄罗斯宇宙主义(Russian Cosmism,宇宙主义鼓吹反重力,以漂浮的建筑和城市设计著称)。


但将混凝土预制板与太空联系起来不是苏联的专利,1969年,美国将五种预制建造系统投入生产,此运动的发起者正是NASA的前工程师。在冷战时期,住房建设被看作是和太空竞赛同等重要的议题,同样需要举国之力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1963年,也就是加加林登月后两年,美国著名的LIFE杂志刊登了莫斯科的住宅区,赞叹赫鲁晓夫的住宅工业化政策为城市带来的巨变。



上图:《如果只有同一张面孔》插画,发表在 Crocodile 第31期,  苏联, Yu Cherepanov, 1974

下图:《感谢你, 飞鹤! 》插画 (鹤的俄语单词 кран 也有吊车的意思, 同英语 crane, 此处一语双关) 苏联, Yu Cherepanov, 1969



歌颂“飞行的混凝土预制板”和歌颂飞机、火箭一样,代表脱离古老、衰落、病态的城市,建立一种解放、平等、革新的秩序。建筑不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批量生产的对象,不再受限于重量的堆叠,可以冲向高空。 


勒·柯布西耶在小册子《飞行器》(Aircraft: The New Vision)中,认为飞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人们可以通过鸟瞰视角在废墟中重新建造城市,国界将从此消失。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更是认为,无重力将宣告土地所有制的终结,实现真正的财富分配公平。1962年,苏联歌舞电影《樱桃镇》(Cheriomushki)甚至将混凝土预制板当做真的飞行器,成为编舞的舞台元素。



格伯特·拉帕波特,《樱桃镇》电影片段,苏联,1962


Antal Gunda《樱桃镇》电影匈牙利版海报,1963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板的确具有舞蹈的属性,预制板的飞行轨迹由调度员用一系列准确的手势传递给吊车工,如我国一张1964年的安全指导海报中示意。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国家的宣传中,如越南和古巴,调度员主要由女性担任。


虽然吊车在很多艺术作品中“不在场”,但作为工地的“化身”,它本身被比做变形的巨人,打碎旧建筑,走向预制板的未来,甚至和人合二为一。在切·格瓦拉的社会主义理想中,新的人类便是与新的技术一体不断生长的。混凝土预制板中蕴含的预制与组装的思想正切合了追求解放的社会理想。



李世南,《吊车工应遵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海报,中国,1964


A.Volkov,海报,其中标语为“朋友们,有了强大的机器,我们也会变强。前进吧,我的苏维埃祖国,建造更多的房屋!”,苏联,1959



“飞行的混凝土板”(Flying Panels)是包含一系列复杂象征的“乌托邦”:从技术到建筑,从政治到性别,从现代性到社会主义。然而我们需要追问的是现实维度中,混凝土预制板所代表的新技术在什么程度上实现了这些愿景?



巡航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溯混凝土预制板从诞生到遍布全球的历史。


混凝土预制板是包含材料、节点、施工的完整的建造系统。和其他建造技术一样,20世纪初,这些系统被发明专利、注册商标、拥有独特的辨认特征。随后,这些系统知识如商品般漂洋过海,流通到其他国家,经历本土化改造后,衍生出新的系统,获得了新的命名。



José Hernández 与 Helena Westerlind 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刻了瑞典上世纪50年代的 Skarne 混凝土预制建造系统,2017



《飞行之板》(Flying Panels) 的展览和同名出版物中,作者收集研究了从1926年到1984年世界各地发展出的数百种混凝土预制板系统中的60个。比较这些系统在技术和类型上的区别和联系,他们得到了一张全球混凝土预制板系统的进化谱系图。


最早被出口到国外的混凝土预制板系统来自欧洲,如1948年法国人雷蒙德·加缪 (Raymond Camus) 专利的加缪预制板系统 (Camus)。如在智利基尔普埃发现的一块废弃的混凝土预制板,其交接点的特点表明它来自加缪系统,但锯齿状的边缘则是苏联将加缪系统改造为 I-464 系统时为增强抗震性能加入的,另外,它的一边为了节约混凝土用量而被挖掉,这一细节来自古巴根据气候和经济条件进行的改造。赫鲁晓夫当年将 I-464 系统赠送给卡斯特罗。而位于智利的这一块则来自苏联为支援萨尔瓦多·阿连德的社会主义政党修建的工厂。



José Hernández, 古巴 GPS 建造系统的数字化, 2019


M. Gordo,“五一劳动节”海报,苏联,1959



一块单调乏味的建筑垃圾竟如考古现场般拼出了4个政权30年的政治经济版图。


我国的故事同样精彩,1958年,在苏联专家的专业支援下,我国创立了9014系统,这个系统综合了苏联的K-7,I-335,I-464 和 I-464A 系列,除了相似的连接点,这些系统并无太多共通之处。到了1963年,9014系统被应用于北京团结湖水碓子社区,在一个严格的外框架(很有可能是圈梁)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混凝土预制板系统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获得了标准化的命名,这一方面是因为冷战时期中苏关系交恶,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不同气候区域建造住宅的实用主义盖过了对建设标准的系统化整理。



吴诒郭钟瑜 《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海报,中国,1960



系统的传播与交换路径有的来自于专利权的购买,如苏联购买了加缪系统;有的是无偿捐献,如苏联将 I-464 系统送给古巴和智利;有的是专家派遣国外学习带回国内,如瑞典 D4 团队到丹麦和法国学习;有的是专家到发展中国家分享建造知识,如东德专家到朝鲜援建。


在每个混凝土预制板系统进化的旅途中,我们看到特定区域性的文化、政治、技术条件是如何挑战、曲解、甚至“污染”了原始的预制系统类型,因此每一个系统可以看做研究国际式建筑和地域主义的基因样本,对这些系统链条的追踪就如建立一个病毒株的演化树。



智利基尔普埃的一块废弃的混凝土预制板,被佩德罗和雨果作为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智利馆的主题,获得银狮奖;用模型表示了混凝土预制板系统的谱系。摄影:Gonzalo Puga



基于这些研究,Pedro Alonso 和 Hugo Palmarola 提出用地理学“等温线”研究这些建造系统产生变化的具体环境,并提出了“预制板组织理论”,来解释混凝土预制板系统在全世界的住宅建设中获得的“应变力”。这些看似僵硬的设计标准反而为其内部的调整适配打下了基础,多样性的前提是独特性。


这也解释了为何吉迪恩和格罗皮乌斯所倡导的抛弃系统性的“工业化预制单元”失败告终,而由集权政权推广的混凝土预制板系统在全球获得了巨大成就。其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推手,政治上有赫鲁晓夫(苏联),乔治·罗姆尼(美国);技术上有雷蒙德·加缪(法国),艾伦·斯卡恩(瑞典),吉田广志(日本);建筑师有 DAH 小组(东德),詹姆斯·斯特林(英国)等等。



上图:由 Eric Ahlin 设计建造的 Navestad 住宅项目, Gustav Kull 绘制,瑞典诺尔雪平市,1967

下图:James Sterling 设计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宿舍楼中应用了混凝土预制板系统,苏格兰,1967




降落与复飞



混凝土预制板代表着工业现代化时代的成就,然而在1970年后,“建筑已死”,曾经象征着脱离重力、象征自由的混凝土预制板成了禁锢、阻碍、灾难的代名词。


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代表作,歌剧《起初》(Am Anfang)舞台设计中加入了7个坍圮的斜塔,由坍圮废弃的混凝土预制板组成,再现一种战后创伤的后启示录世界。2014年俄国电影《危樓愚夫》的海报中,一个腾空飞起的建筑刚起飞便坠落,下面的混凝土板不断崩解,代表一个秩序的失衡。


安塞姆·基弗,《起初》舞台设计,巴黎,2009

《危楼愚夫》电影海报,俄国,2014



在新世纪,混凝土预制板乃至整个预制工业被批判为平庸建筑的元凶,甚至被作为批评工业化本身的靶子。混凝土预制板建筑依然被认为单调、无趣、灰暗、面无表情。


据统计,全球约建设了超过50亿平方米的混凝土预制板住宅,苏联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1955到1964短短九年间,预制板为5400万人提供了住房,截至1975年,共建设了超过13亿平方米的住宅。从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些数字都依然触目惊心。



万科博物馆中展示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图片来源:archdaily



作为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应急措施,混凝土预制建造似乎并没有成为国内的主流,混凝土预制板也未如欧洲诸国一般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我国建筑业依然是以现浇建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地产开发商推广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住宅,还是超高层中应用的预制钢结构,预制建造成为流行的“先进理念”,混凝土预制板在中国的城市化中获得了回炉重造的机会。但历史告诉我们,混凝土预制板的强大生命力不在于创新和独特,而在于其容纳变化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水碓子社区的预制建筑小区,立面、构建细部与 3D 模型研究 绘图:avocadocheese https://avocadocheese.tumblr.com/



建筑师、策展人 Pedro Alonso 在接受卷宗书店采访时,表示出了对中国城市问题的关注。在他看来,中国虽然使用了世界上最多的混凝土,用于基础设施和学校等建设工程,但是,混凝土预制板最大的潜力其实在于可支付住宅 (Affordable Housing)。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中国使用了最多的混凝土,但是否也建造了最多的经济适用住宅?这个问题令人唏嘘,也令人联想起 Lacaton & Vassal 著名的530公寓改造设计中那些预制的混凝土阳台。它们看上去“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530公寓改造过程中吊装预制阳台 (上、中图),居民们生活在改建后的公寓阳台区 (中、下图)  

来源:Lacaton & Vassal Architects



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援建中,我国的施工团队带着混凝土预制板技术奔赴异国他乡,在那些道路桥梁住宅公建中,是否也流传着来自北京团结湖水碓子社区 D9014 的经验?这些建筑的故事里,曾经能找到法国、苏联工程师们的努力。而经过我国专家的创新改造后,混凝土预制板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 Juanzong Books 特别推荐 |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飞行之板:混凝土板如何改变世界》

 展览同名出版物  



书籍内页:DOM Publishers



采访、撰文:上汤娃娃

编辑:YLAN






店铺地址: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 阿那亚艺术中心 B1

秋冬营业时间:10:00am-5:00pm

电话:0335-7825295 

阿那亚业主凭业主卡认领会员,

享受卷宗书店会员计划。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即可进入线上商城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卷宗书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